民办学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育人功能和公办院校一样,必须积极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统一领导。但民办学校受办学资源限制,有时很难实现严格对标,而辅导员队伍专业能力和职业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民办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专业能力培养,使其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良好的职业规划,是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的关键,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保障。
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方向,一是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二是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是指经过思政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树立专业意识,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是指经过严格的专业学习和培训,达到辅导员职业资格要求,通过严格的考核、晋级、淘汰等竞争机制,保持辅导员职业的相对稳定。专业化强调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能力,是辅导员队伍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职业化强调职业认同感、归属感、职业稳定性,是辅导员队伍稳定发展的保障。
对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的指导者,更是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引导者、推进者、调解者、培养者。辅导员的工作对于大学生的人生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辅导员承担着学生党员、团员发展的重大任务,培养并挑选思想积极的学生,激发学生党员、团员的工作积极性和配合度,逐步形成以党员带动团员、党员带动积极分子的工作链,让整个学生团体满怀热情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领跑者,必须身正为范。面对新时代大学生,必须重视和严格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养,不断激发辅导员队伍对学生工作的全面性、积极性、完整性、严谨性,为国家培育出符合社会建设需求的专业化人才。
因此,辅导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爱国守法、为人师表;还要关爱学生、服务学生,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化素养,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辅导员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恪守终身学习的准则,与时俱进,切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在工作中了解学生的生活内容和学习状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当前,民办院校辅导员工作现状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职业认同感不高。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较为繁琐,辅导员承担了教学以外的所有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强,且工作成就感较低。尤其是目前学生基本上都是“00后”,他们的思想比较活跃,想法比较独特,且特殊家庭学生较多,学生群体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无形当中也给辅导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很多时候辅导员会认为自己的工作较为常规,没有体现出个人的价值,所以从内心深处萌生了对职业的退意,从心底不认同辅导员这项工作。第二,工作缺乏创新精神。民办学校辅导员受常规事物影响,没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可以参与到行业学习和进修,对于自身的成长不利,同时因为没有足够的学习做积累,就导致民办学校的辅导员工作有时候会浮于表面,应付了事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其工作严重缺乏创新性,辅导员自身定位也不准确,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导致工作效果不佳,学生的满意度和主管考核部门的满意度都较低。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感召力不强。目前,民办学校的辅导员专业背景很多不是系统学习过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的,而是来自其他学科,这就导致辅导员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无法引用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导致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感召力不强,无法与学生形成共鸣,育人效果大打折扣。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大部分的民办高校辅导员配比基本上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并且辅导员的门槛也越来越高。但是辅导员自身受专业及工作性质的影响,导致辅导员工作还是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这就需要引起学校管理者的注意,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既促进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也可以促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更加有层次,更具效能。
提高辅导员铸魂育人的能力
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学深吃透”精神很重要。在新时代,国家要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总目标,“学深吃透”理论精神可助力构建当代大学生的培育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多元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冲击较大。同时,在这样的一种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利益捆绑,要想在当代大学生心中培植核心价值观,学生工作必须“瞄准”学生的信仰和情感。为达到这样的目标,辅导员要打牢理想信念的基石,学习并且掌握最新理论成果,凝聚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信念。在开展实践活动中,积极地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教育和引导的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同时在方式方法上下功夫,不断地深入大学生这一群体之中,用智慧去发现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在辅导员的工作中,做到带着“温度”去工作,真正地尊重大学生中的每一个个体。例如在处理学生的一些问题的时候,总是面带微笑,透过深入的沟通交流,真正地发现学生的所思所求。一名优秀的辅导员,要能够积极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关心学生的成长规律,时时刻刻地关心关爱学生,并能进行积极正面的思想引导。
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训
辅导员这一职业涉及到许多专业的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只有充分掌握各方面的专业性知识,才能真正做好辅导员工作。因此,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训尤为重要。辅导员个人素质发展是稳定建设辅导员队伍的关键,教育部每五年更新《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选派优秀的辅导员参与专业技能培训,以提高教师团队的素质,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推动高等院校的发展。同时在培训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给辅导员提供机会参与到实际工作当中,积累经验、开阔思维、拓宽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辅导员只有掌握更加专业的知识与能力,辅导员队伍才会更加有方式、有方法、有头绪的来解决学生问题。
完善激励辅导员的评价体系
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对大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完善当前针对辅导员的综合评价体系,可以对辅导员进行全面工作的评判,一方面对于辅导员认识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亦可以肯定鼓励辅导员的工作,形成“干一行,爱一行,敬一行,精一行”的理念。首先针对辅导员的评价不能过于单一。以民办高校为例,学校的管理层作为评价方,应重点关注辅导员在日常工作的规范性,以一套规范性的标准为执行准则,对所有辅导员进行评价,促进辅导员之间的争先创优动力;大学生作为其中的评价方,对辅导员工作是否符合大学生的期盼,是否深入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评判,促进辅导员工作不脱离实际;以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进行评价,通过对辅导员的理论水平的考核,促进辅导员工作向好发展。其次,建立评价体系时,应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平台能够非常便捷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问题。评价体系借助信息化技术,可以非常便捷地在短时间内对辅导员的阶段性工作进行统计,以“大数据”视角,量化辅导员的工作效果,不仅为辅导员在工作中及时总结不足、改善工作带了极大的便利,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辅导员信息化职业能力素养。
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规划
辅导员这一职务需要处理许多事务,这些事务有的突发、有的紧急、有的繁琐,甚至会影响到辅导员个人的发展进程。这就需要每一位辅导员都要对自己有客观全面的认识,从而制定出符合自身的发展规划,对每个阶段如何完成任务、如何达成目标都有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自己。每个人都做出合理的规划,团队的整体意识也会有质的提升,再规划团队的奋进目标显然会容易许多。专职辅导员在大学中不可替代,辅导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同样肩负着重要使命。提高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各项福利待遇,是促进辅导员队伍积极工作的重要因素。薪资待遇是基础,一般来说,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工资水平并不高,且根据地区地域的不同,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工资标准也会不同。当下,薪资待遇不仅直接影响着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甚至还影响着辅导员队伍的工作效率。增设辅导员专职津贴,设置奖项奖金,注重关心辅导员队伍的团队精神和工作积极性,以推动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民办高校要结合政策文件规定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实际,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从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并重的方向转变。通过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制定科学规范、公正客观的评价指标,增设同行互评和学生评价,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强化辅导员队伍的师德考核,在职称晋升、培养发展、考核退休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落实辅导员“双线晋升”制度,辅导员职务晋升实行指标单列,加大晋升率,打破职务晋升瓶颈,鼓励优秀辅导员脱颖而出。这样才能更有效的让辅导员团队真正感受到待遇的优厚,从而激发其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助推辅导员队伍整体良性发展。
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是民办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在新时代,重视辅导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做出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可保证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通过为辅导员提供学历、职务、职称晋升制度保障,同时制定约束和激励机制,搭建培养和交流平台,可促进新时代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全面发展。(四川传媒学院:余程玲 周楠)
来源:中国网